华懋科技为安全气囊行业龙头,跨界半导体光刻机获订单

                 
文章简介:  华懋科技2021年涨48.19%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盘,华懋科技报收于33.93元,较2020年末的22.90元(前复权价)上涨48.19%。1月13日,华懋科技盘中最低价报20.98元,股价触及全年最

  华懋科技2021年涨48.19%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盘,华懋科技报收于33.93元,较2020年末的22.90元(前复权价)上涨48.19%。1月13日,华懋科技盘中最低价报20.98元,股价触及全年最低点,8月11日股价最高见54.50元,最高点相较于年初最大涨幅达到138.03%。2021年度共计1次跌停收盘,无涨停收盘情况。华懋科技当前最新总市值104.17亿元,在汽车零部件板块市值排名32/172,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1580/4604。
  个股研报方面,2021年华懋科技共计收到3家券商的5份研报,最高目标价74元,较最新收盘价仍有118.10%的上涨空间。
华懋科技股票评级分析2021

  华懋科技:半导体光刻胶获国内主流存储芯片厂客户订单

  从华懋科技获悉,华懋科技旗下徐州博康近期收到某国内主流存储芯片厂商的半导体光刻胶采购订单,此前该产品型号全部依赖于海外进口。该产品系博康HTI560系列光刻胶,是基于对羟基苯乙烯聚合物树脂的化学放大型光刻胶。该产品所用原材料包括单体、树脂及光酸100%由博康自主生产,其在客户端的整个测试认证周期近2年,其放量采购标志着博康半导体光刻胶在国内主流12寸晶圆厂获得了正式认可。

  华懋科技(603306)公司动态研究:全面布局光刻胶 安全气囊龙头打造第二增长极

  类别:公司 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吉森 日期:2022-03-02
  安全气囊领域排头兵,立足toB 向toC 领域进军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是我国汽车被动安全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于2002 年,产品涵盖汽车安全气囊、气囊布、安全带等,2021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2 亿元,同比增长32.16%。公司研发实力雄厚,安全气囊技术、水平、性价比国际一流,作为汽车行业二级供应商,公司下游直接客户为均胜电子、锦州锦恒、奥托立夫等安全气囊巨头,终端用户覆盖主流汽车品牌,公司正通过工厂智能化改造推动降本增效,并利用富余产能拓展整车厂直供业务承接市场需求,此外,公司立足toB 领域向toC 领域发力,推出针对老年人防摔的智能气囊服、头部安全气囊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为公司成长增添动能。受益于汽车被动安全需求的持续提升,目前单车安全气囊价值量仍处于上升期,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有望抓住市场机遇持续成长。
  半导体光刻胶是半导体产业重点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根据SEMI 和SIA 数据,2020 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约19亿美元,其中G-Line/I-Line、KrF 光刻胶的市场约9 亿美元,ArF 光刻胶的市场约8 亿美元,根据Cision 数据,2020 年全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达到24.8 亿元。半导体光刻胶种类多样,技术壁垒较高,是半导体材料中的卡脖子环节,国产化率较低,全球半导体光刻胶主要被日本JSR、信越化学、东京应化、富士胶片、美国杜邦寡头垄断,其中最高端的EUV 光刻胶仅有JSR、东京应化能够批量供应。
  国内半导体光刻胶领域主要企业有北京科华、徐州博康、上海新阳、南大光电、晶瑞电材、飞凯材料等,其中北京科华KrF 胶已实现稳定批量供货,南大光电ArF 胶通过了国家02 专项验收,整体来看国内光刻胶与海外技术差距仍较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投资徐州博康打造光刻材料第二增长极,产能释放推动业绩成长。
  2021 年公司通过产业基金的形式布局光刻材料业务板块,子公司东阳凯阳持有徐州博康约26%股份,是徐州博康第二大股东。徐州博康成立于2010 年,深耕光刻材料领域十余年,实现了从单体、光刻胶专用树脂、光酸剂及终产品光刻胶的国产化自主可控的供应链,目前已开发全球在用的KrF 及ArF 光刻胶单体种类的80%左右,为国内半导体光刻胶领域少有的垂直一体化企业。近期,徐州博康邳州新产线逐步投产,根据公司公告,新工厂1100t 光刻材料产能预计产值为光刻胶单体10-12 亿元、光刻胶4-5 亿元、其他光刻材料2-3亿元、医药中间体1.5-2 亿元,2021-2023 年徐州博康净利润不低于1.15 亿元、1.76 亿元、2.45 亿元。此外,公司与徐州博康以联营方式设立东阳芯华拟扩充光刻胶产能及品类,成长动能充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汽车被动安全行业景气度筑底回暖,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品类拓宽,主业具备稳健增长基础,此外,公司通过投资徐州博康入局半导体光刻材料领域,新工厂产能释放有望持续增厚公司利润,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收入分别为10.45/11.97/ 13.3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7/3.32/4.50 亿元,EPS 分别为0.81/1.08/1.47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4/33/2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光刻胶导入及验证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上游供应链不稳定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业绩承诺不及预期风险。

说明,文章数据引用权威财经媒体,比如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